1、不同的電解拋光液有不同的溫度控制范圍,溫度升高有利于金屬的溶解,但是有可能產生過腐蝕,降低表面的光澤性。一般溫度升高時要相應提高電流密度,才能保證工件表面的光潔度。
2、電解拋光,拋光時間并不是越長越好,液溫度的高低和電流密度的大小來定。在一般情況下,拋光時間隨著電流密度的增加,溫度的升高而減少,鋼鐵工件可比有色金屬工件的拋光時間長一些,工件精度和表面質量要求較高時,也應相應縮短拋光時間,必要時可反復多次進行拋光處理。
3、提高溫度和電位,可以提高溶液的導電能力和金屬的溶解速度。但在一定的電位下,電流密度同時也會隨著溶液導電能力和金屬溶解速度的增加而增加。因此,在高電位作用下,必須采用較短的時間完成拋光任務,反之,在低電位作用下,電流密度必將減少,拋光時間則須延長,但不能太長,否則會產生侵蝕現(xiàn)象。
4、攪拌可加快電解液的流動,促進金屬表面滯留的氧氣泡的排除,減輕金屬表面的過熱現(xiàn)象,從而有利于工件表面光潔度的提高。生產一般采用移動陽極的方法,也有用壓縮空氣來攪拌電解液。
5、電流密度也是工件在EP過程中一個重要參數(shù),根據研究試驗結果:奧氏體不銹鋼電流密度15A-80A/dm2;馬氏體不銹鋼電流密度75A-82A/dm2。